从立项到开工不足半年时间,引进服装企业超过130家,目前选厂定址服装企业超过20家
5月23日,市委副书记、市长郑德雁一行考察了青岛国际服装产业城项目。作为青岛市2013年重点项目的青岛国际服装产业城项目2012年11月20日签约落户即墨通济新经济区,2013年4月26日成功奠基。目前服装产业城各项工作稳定推进,正进入热火朝天的建设时期。
据了解,青岛国际服装产业城项目占地2000亩,投资80亿,今年将完成第一期285亩的开工建设。“第一批厂房今年年底完工,明年上半年企业就可以入驻了。”服装产业城总经理刘江博士介绍说。
据刘江介绍,由于政府大力支持,青岛国际服装产业城项目的推进速度可谓创造了奇迹。“从签约立项到开工不到半年,这让我们感受到了政府要提升和发展即墨服装产业的决心。这也是我们充满信心的原因。”据了解,产业城目前已经引起服装企业130多家,其中24家已经选定了厂址,目前正在陆续签约。
五次聚集成就产城综合体新模式
著名产业营销专家、博士生导师、中国营销协会联盟副主席李蔚教授认为,青岛国际产业城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工业园,更不是工业地产项目。“青岛国际服装产业城实际上就是一个服装企业的孵化器,工业聚集只是第一步。”
据介绍,产业城将通过五次聚集来实现服装产业的转型升级。首先进行工业聚集,就是通过有生产厂家参与意见的标准厂房建设,把生产型的服装企业先聚集起来。工业聚集就会产生产业链需求。第二步就是把面辅料和销售、会展、设计等服装产业上下游产业链的企业进行聚集,叫做经营性配套聚集。第三步是服务平台的聚集,比如融资平台帮企业解决融资问题、物流平台解决物流问题、技术平台解决技术升级问题等等。目前,产业城的融资平台和信息平台已经先期启动了。产业城可以按揭买厂房,就是融资平台的功能。《青岛服饰》杂志是为入驻服装企业提供信息平台的媒体,刚刚结束的青岛国际时装周就承接了时装周会刊的编辑出版工作,受到了业界的好评。一部分青岛本地的品牌服装企业已经提出要把自己的画册等品牌包装外包给《青岛服饰》杂志平台。这说明很多企业需要这样的平台。第四步将进行的是生活的聚集。这一点是青岛国际服装产业城与大多数工业园区完全不一样的地方。“80、90后”农民工和以前的农民工不一样了,他们对工作的条件、报酬、性质都有自己的追求。所以产业城提出居住社区化、生活家庭化、用工市民化,真正把他们变成当地的城镇居民,告别老一代农民工妻离子散的打工模式,让他们在乐业的基础上还能够安居,从而达到帮助企业留住技工、留住人才。第五是品牌的聚集。这样建设起来的产业城,必定会孵化出一批品牌来。青岛服装产业的现状与米兰当年差不多。米兰的蒙扎小镇就是这样发展起来的。普拉达就出自那里。而产业城本身也会成为这个行业的品牌,这样就能更有行业凝聚力。同时,产业城品牌反过来又是对即墨老服装工业基地品牌的提升,这是另外一个层面的品牌聚集。
四大升级助推即墨服装转型
李蔚教授为即墨服装转型升级开出了药方,那就是四大升级之路。
第一是运营升级。帮助即墨服装产业由孤立发展向整合发展升级,由自立渠道向共建渠道升级,由单一渠道向多元渠道升级,由独立采买向联合采买升级,由自筹资金向平台融资升级。
第二是工业升级。首先是厂房要升级,从单层厂房向多层厂房升级,由影响企业形象、土地浪费严重的粗放式钢结构单层厂房向可持续的、土地集约化利用的多层总部式厂房升级。然后是用工升级,由劳动密集型企业向智力技术密集型企业升级。再次是产品升级,即由低端产品向高端产品升级。“就是由实用型服装产品向时尚型、品质型、文化创意型服装产品升级,由贴牌、代加工生产向品牌自营升级,由单价独创品牌向抱团共创名牌升级。最后是生产的升级,即由加工生产基地向总部研产基地升级。
第三是链条升级。李蔚教授说,即墨服装要由生产加工向渠道设计升级,“就是在服装产业链上,由利润微薄的中间生产加工环节向能够获得高附加值的产业两端的渠道设计环节升级。”同时还要由简单模仿向合作设计升级,即由简单模仿向通过国际国内合作提升自身研发设计能力升级。
第四是市场升级。“市场也要升级。”李蔚教授说,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由简单批发向购物中心升级;二是由摊位经营向商业总部升级;三是由区域辐射向全球辐射升级,由实体经营向电商经营转换,由单一的店铺经营向店商和电商相结合的经营升级;四是由购物商业向休闲商业升级。 (《新即墨》2013年5月24日第8版 编辑记者:王云瑶)
新闻来源http://218.57.113.189/shownews.php?doc_id=5996
上一篇:即墨电视台- 即墨市委书记刘赞松调研青岛国际服装产业城
下一篇:齐鲁晚报-青岛国际服装产业城盛大开放 江北最大服装产业基地盛大开园